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院、中国江苏省紫砂协会系统合作机构、中国紫砂门户网
登录 | 注册 | 汇款账号 | 我的订单 |

宜兴紫砂壶|紫砂壶|趣淘壶官网|趣淘壶

继承传统 原矿手工

宜兴紫砂壶权威网站

中国紫砂壶真品知名品牌

  • 开壶养壶易包浆
  • 价格特惠
  • 美壶定制
  • 真品鉴定
  • 货到付款
  • 在线咨询

浏览历史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紫砂新闻 > 紫砂大师 > 佘燕敏:初心不改壶中行

佘燕敏:初心不改壶中行


趣淘壶 / 2016-09-29

   20多年前,佘燕敏以一颗对紫砂崇拜的虔诚之心,踏上了紫砂之路,开始了对紫砂艺术的执着追求。20多年来,她初心不改,以一丝不苟的从艺精神做好每一把壶,成为许多壶迷喜爱的紫砂人。她的许多作品在国内各类陶艺评比中获奖,其中“双竹提梁壶”获山东首届紫砂工艺博览会金奖,“云龙壶”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,“四方宝鼎壶”获首届“景舟杯”制壶大赛中级职称类铜奖。

  “用心做好每一把壶”,这既是佘燕敏的家训,也是她从艺之初的一个朴实想法。她出生在丁蜀镇一个“家家传出捶泥声”的村庄里,从小听惯了艺人们拍打泥片的声音,眼里看惯了紫砂壶。她的父母亲也以制壶为业,虽然默默无闻,但对她提了个格外高的要求:用心做好每一把壶。父母亲的要求,正好吻合了她内心的想法:宜兴有那么多人制壶,多一个自己不多,少一个自己不少,自己既然选择了紫砂,就要对得起紫砂,用一颗心去做好每一把壶。


佘燕敏

  然而,要做好每一把壶,绝非易事。佘燕敏走进壶中天地后,才知道壶中的天是那么高,地是那么广。她做了一把又一把壶,可都不是她想象的那么好。壶中之路崎岖不平,每向前一步都是艰难的。正因为如此,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掉头不想走了,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停在那里不走了。佘燕敏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,执着地向前走着。她苦练制壶基本功,拜紫砂名家华健、吴奇敏夫妇为师,不断突破在制壶上所遇到的“瓶颈”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她的制壶技艺日益精进,并成为制壶上的多面手,其光器圆润饱满,气韵生动;其方器线条挺括,刚中有柔,柔中有刚;其花器形态逼真,充满生机。

  佘燕敏的“薄胎南瓜壶”以胎薄而称绝,既是她花器中的一件代表作,也是她在壶艺上自我挑战的一件成功之作。“南瓜壶”并不少见,做的人很多,但薄胎的“南瓜壶”并不多见,做的人也不多。原因是筋瓤类的壶本来就难以成型,而薄胎成型则难上加难。佘燕敏喜欢这个“难”,认为“难”才是对自身技艺的磨炼,“难”才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。一把“南瓜壶”做出来了,南瓜柄为壶钮,南瓜藤为壶把,南瓜叶翻卷包裹为壶嘴,壶身上攀伸着南瓜的枝蔓,刚刚成形的小南瓜躲藏在枝叶中,一只小瓢虫正向南瓜的枝叶爬去……一切是那样的生动自然,人们看到的是一只形态逼真的“南瓜”。可是,当人们端起这把稍显硕大的“南瓜壶”时,惊讶它轻巧得只有一把小壶的分量,真所谓“视有千斤,掂若锦帛”。就是这把凝聚着佘燕敏高超技艺的“薄胎南瓜壶”,不仅获得业内的赞声,而且被国家文物局评为“中华民族艺术珍品”,并被国家文物局收藏。

佘燕敏作品《六方青蛙》

  善于创新,始终贯穿在佘燕敏的“用心做好每一把壶”的初心之中。国画大师娄师白90岁生辰时,有人看中佘燕敏的壶艺,要她为大师设计制作一把紫砂壶。虽说是一把紫砂壶,但这把壶的分量不轻,因为这是为一位国画大师制作的,能不能让大师满意,这对制壶人是一次考量。佘燕敏以她的敏锐和对一位国画大师的敬慕,创作了一把名为“日月同辉”的紫砂壶。该壶的直径为90厘米,暗合90岁生辰;壶身的下沿有12个面,表示一年有12个月;壶底为四方形,寓意一年有四季;壶嘴像一轮弯月,壶把像一轮红日,壶嘴与壶把相呼应,日月同辉。当这把造型别致、内涵丰富的紫砂壶送到90岁高龄的娄师白大师面前时,大师眼睛一亮,欣然为该壶题词:厚今而不薄古;基中可以融洋。

  佘燕敏常说,作为一名紫砂艺人,应怀有工匠之心,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,做出精美的、打动人心的作品。她坚持全手工制壶,她觉得只有全手工制壶,才能更完整地体现制壶技艺的神奇。2015年,宜兴紫砂界迎来了一件盛事:首届“景舟杯”制壶大赛。这是紫砂人的一场“全运会”,高手林立,各展技艺。佘燕敏以一种“重在参与”的心态,走进了赛场。比赛时间只有3天,制作什么样的壶呢?是避难就易还是择难而上?佘燕敏选择了后者。她以成型难、制作工序复杂的“四方宝鼎壶”获得了本次大赛中级职称类铜奖。该壶为方器,线条多,块面多,考验着制作者的技艺功力。

  初心不改壶中行。佘燕敏在壶中之路上将永远不改“用心做好每一把壶”的初心,一直走下去。

  佘燕敏

  工艺美术师

  1969年1月生于丁蜀,1987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学习紫砂壶设计制作,后拜紫砂名家华健、吴奇敏夫妇为师。

  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炼,制壶技艺全面,在传统光器、方器、花器均有相当造诣,所制作品气韵生动,富有文化内涵。2006年应香港收藏协会邀请,前往香港进行壶艺交流,受赠协会会徽。作品在国内各类陶艺评比中多次获奖,并被博物馆收藏,其中“石瓢壶”在2007年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中获优秀奖,“双竹提梁壶”在2008年宜兴全手工制陶大赛中获优秀奖,“云龙壶”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,“四方宝鼎壶”获首届“景舟杯”制壶大赛中级职称类铜奖;“晨曲壶”被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收藏,“薄胎南瓜壶”被国家文物局评为“中华民族艺术珍品”并收藏,“玉带壶”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,“薄胎南瓜壶”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收藏。

  多年来在“用心做好每一把壶”的同时,不断学习,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,2012年毕业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,201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。此外,作品先后参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“印象中国”宜兴紫砂展、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;“容天壶”参加拍卖,所拍资金捐献“天爱儿童艺术中心”,被评为“爱心艺术家”。

下一篇:吴杰:精以察之 惟一以守之
上一篇:袁鸣凤:数十载不变的紫砂情怀

用户评论(共0条评论)

  •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
总计 0 个记录,共 1 页。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
用户名: 匿名用户
E-mail:
评价等级:
评论内容:
验证码: captcha